为给大学生社团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讨论未来发展的互动平台,从而提升社联、社团运作与综合管理能力。2018年4月13日下午14时,由成都文理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办的“奋斗青春梦,社团新启航”第十四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社长论坛于学工部会议室拉开了帷幕。作为主办,我校团委书记郑魏巍,社联指导老师罗凯伦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辞欢迎来自各校、院级的学生社团代表以及未来的社团干部接班人。
与会社团代表就自身社团在运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浅草文学社,话剧社等社提出该如何解决社员参与度低的问题。对此,滑板社创造性的提出了“鱼塘效应”的回答。认为可以与其他学校同类社团联动学习,在对比、竞争、合作中提高社员兴趣,从而提高参与度。蜀风社、兰兮汉服社、六夜桌游等社团则侧重于学分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应该严卡学分制度,杜绝“混”、“躺”学分的现象。而动漫社和心语社则认为:兴趣最重要,招新时要以兴趣为主,兴趣带动积极性,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学分的问题。公益教育协会等社则提出实操性的问题:办活动跑的部门多、借东西难手续多、报账时间久找老师签字难。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提高办事效率。还有一些社团提出:社员请假繁多、内部机构冗杂、活动次数与质量难成正比等诸多问题。
就各社团交流分享的经验及问题,郑巍巍书记表示认同。他认为,内部整合可就社团性质本身精简机构,提高执行力。针对各社团现存在的个别“政策”无法落实,光说不做的问题,他指出,在社团管理中要稳中求进,既要落实每一项要求,更要有符合社团自身发展的想法,才能把社团做好,做强!
在为各社团答疑解惑和促进社团创新发展的方面,罗凯伦老师指出,社长作为整个社团核心领导人物,应该有高屋建瓴的能力,更要有下田插秧的本事。一个成功的社团需要各部门干事与干事之间高度熟悉,和社长、部长之间构成一个坚固的铁三角,通过联动交流,及时地进行资源整合。针对场地、学分、赞助、流程等四个方面问题社联常委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答。
(社联编辑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