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比起上一代的20岁,除了迷茫,更多了一份危机感和紧迫感。总觉得不知从哪一刻开始,生活突然按下了加速键,一切都已来不及。对于未知的未来,贪心又害怕的渴望着,间歇性丧,又间歇性充满希望。这一代人,似乎更恐惧一无所有地迈进三十岁的门槛。20多岁的我们究竟在慌什么......
在热闹的家族聚会、紧密的人际关系中,应酬、对话、寒暄、彼此夹菜、彼此嘘寒问暖(都是这样的)——
“薪水多少?”
“父母好吗?”
“太太好吗?”
“孩子好吗?”
“工作累吗?”
“何时结婚?”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不断重复着回答类似的“关心”。
年轻人总是在不安、焦虑,但又似乎没有解决办法,就在这样的不安中长大、成年,甚至衰老。
真的需要那么焦虑吗?
可是,你还这么年轻啊。
你怎么可以一口算尽整个人生呢?
静下来,让我来告诉你,
其实一切都还来得及!
年轻人,在不安些什么
不安于未来的生活
如果说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大家都过着一眼能够望到头的日子,生活慢,节奏慢,那么现在,在不稳定的生活中,年轻人都满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我们对未来有期待,又不知道该期待什么。想要争取,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
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的便利,却也担心自己是不是哪天就会突然被生活抛弃。
是的,我们对未来所有的迷茫,都来自于一种不确定:自己明天究竟会在哪里,是否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安于工作和金钱
前些日子,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热议。数据调查显示: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80后是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则是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我们希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样也许赚不到满意的薪资。
我们想要更高的薪水,然后发现加班竟成了日常。
我们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却总是疲于应付各种关系。
如果说我们父母那一辈人,都争着抢着一个所谓的稳定铁饭碗,那到了我们这一代,“稳定”却意味着停滞不前、升职加薪遥遥无期和养家糊口的重重压力。
不安于婚姻和感情
之前民政部发文说,2017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是确定的,两个人的婚姻,是不确定的,年轻人不想为了这份不确定而去冒险。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现在,我看过的一个很精辟的说法是:
“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另一个城市,三言两语就能沦为知己,认识两天就可以成为男女朋友;辛辛苦苦维系的几年感情,一件小事就可以崩塌。这是一个电话一删便是永别的年代。”
能力配野心就是你的安全感
当下对年轻人输出的主流观点是什么?是这些:
你要成为自己,不要勉强和委屈自己。
你要爱自己,要为自己花钱和投资。
你要跟随自己的感受,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精力和感情。
但是,在做自己的过程中,很多人慢慢偏离了方向,变得过于骄纵、敏感和任性,这也使得年轻人很难真正寻求到内心的安宁。
叫嚣着要爱、要自由、要自己的年轻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大多时候,人的不安全感往往是因为能力配不上野心。
能够化解我们不安的,最有效的方式永远是用事实说话,你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你安全感的底气。
当你的实力到达了不可替代的阶层,你可以用实力挣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不安才会离你而去。
这个时代到处都在宣扬成功,越年轻的成功者越容易成为被吹捧的焦点,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不可耐,付出一分就想看到三分的结果。
但是,多的是在黑暗里独行多年才见到光明的人,成功,从来都不会太容易。正如年轻人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害怕是因为前方的道路漫长而未知,害怕是因为现在落后于别人很多,害怕是因为怕终究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说到底都是因为追求结果的心急了,享受过程的乐趣少了,都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大爆发,最好来个一夜成名。
但是,我们就是普通人,我们需要的是努力让自己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可以显得熠熠生辉。
雷·达里奥在《原则》一书里提到:
“大自然的一条根本定律是,要想进化,就要突破极限,承受痛苦,方能获得成长,举重也好,直面难题也好,都不外乎如此。
大自然赋予我们痛苦,其实是让我们感受到离目标越来越近,或已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的极限。”
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
读书以明志,运动以励志;
学习以自我提升,看电影以增长见识;
多和益友沟通交流,多出去看看走走。
世界那么大,不要窝在自己的不安和烦恼里浪费时间。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借势发展,步入低谷的时候就整顿停歇。一切就会简单很多。
所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你的不安全感,在未来,都会为你加冕。
《怦然心动》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就像有的狗狗冬天穿衣服穿鞋,还不肯落地要被抱着;有的狗狗乞讨一口食物,还要翻肚皮被摸。
但请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即使生活艰难,即使站在最黑暗的角落,但心中要依然渴望光明。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生活不易,但仍有人能在重压之下触底反弹,在苦难的尽头看见光明。
生而平凡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体验到很多的不如意。我们可以有一时半会的沉闷,但依然要追求小确幸,不失望,不逃避,会憧憬。
学会调控,在漫长的岁月里,如盘根错节却不乏规律可寻的树枝般,一点点长成自己的体系。
最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森林。
(转载自团中央学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