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年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全面培育德智体美劳。我校建筑学院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2019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22日,由叶召定老师和来自建筑学院的12位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于延安火车站正式集结。随后,大家将在延安和西安展开一场红色之旅。艰苦奋斗在延安,信念坚定在延安,实事求是在延安,为民服务在延安。本次三下乡活动,我院社会实践小队将跟随着先辈的步伐,学习延安精神,重温红色岁月。
红色圣地,心系延安
8月23日上午,实践小队的第一站来到了延安宝塔山,我们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了解到了就是这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他们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登上宝塔山,将延安的风光尽收眼底,俯瞰这片被先辈们献血浸透的延安,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期间,实践队的成员们还争当小导游,为大家讲解红色故事,传播延安精神,结合上午的宝塔之旅,大家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了它雄浑的背影。
访革命纪念馆,传红色延安魂
当天下午,实践小队参观了延安标志性的红色景点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是延安时期最完整的体现。这个时期既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时期,又是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共中央就凭着必胜的信心,号召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大家不仅看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地抗战故事,还看到了延安精神放出的光彩。
争当护旗手,勇做追梦人
通过今天的参观,小队每个人的心中都对革命党人以及这个红色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革命党人的艰苦卓绝和矢志不移的信念是当代青年人必须要继承的,同时将这份红色记忆长存于心。23日晚我队举办了围绕“红色之旅“为主题的特色团组织活动,成员们通过节目表演的形式丰富了此次实践活动,也加强了团队的红色革命氛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始终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它将激励当代大学生矢志不渝地向着理想和信仰前行。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延安的红色会愈发鲜艳亮丽。
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
陕北,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此次红色之旅,实践小队亲临延安和西安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参观完最后一站大雁塔,红色之旅就接近尾声了。
古塔登临
大雁塔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建筑风格类似于古印度佛教的佛塔,这种独特的风格是随着佛教的传播一起传入中国的。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实践小队的两位小导游带领大家参观这片圣地,并为大家讲解大雁塔的历史与文明。与此同时,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大家都怀着虔诚之心踏入佛殿,以更加理性地、辩证的态度看待宗教文化,并思考佛教与现代生活的意义和联系。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佛教是自信而非迷信,是积极而非消极,是入世而非厌世,世兼善而非独善。”真正的领悟佛教的内涵,首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信念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振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国家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与我国的发展是紧紧相依的。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不仅仅提高在经济军事上,而更重要的还是在信仰上,在文化上,在软实力上。一个拥有信仰,拥有民族气节的国家,才是真正能够创造历史,领导未来的。
完美收官
三天实践之旅,时间虽短,心路却长。实践小队漫步于杨家岭、枣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参观了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憧憬着革命老区的朴实和神奇,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真是感慨万千。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财富。贯彻十九大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为民服务,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青年人,更需要坚定理想心念,不忘初心,立足本职,敢于担责,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奉献力量。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回忆。
(建筑学院供稿 张薇/编辑)